timg (15)

2019高考考场这些物品不能带!否则可能丧失高考资格, 最重判刑三年!

2019-06-06 09:45
浏览次数:394




      距离高考还有最后几天,相关的知识点,相信同学们已经不断复习,做好充足准备。这时候,提前了解一下高考考场,环境、规则等相关信息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      你开始整理和收拾考试用具用品了吗?
      你会带哪些物品进考场呢?你带对了吗?
      要知道,如果带错了东西,
      是不能进考场的,更严重的会当作弊处理!

      所以在高考考场上,到底哪些物品可以带,哪些不能带呢?哪些行为不能在考场上做呢?

      今天,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考场的各种细节、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等,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,打好关键一战。



高考场上哪些东西可带?
哪些不可带?

必须带



      准考证、身份证、0.5mm中性签字笔(最好配备2支)、考试专用2B铅笔(最好配备2支)、橡皮擦、三角板、圆规。

      根据2019年各省的最新考场规则安排,部分省份考场将为学生配备考试用品,比如:河南学生不能自备,离开考场时也不允许带出!

      湖北武汉今年起各考场不再统一配备考试文具,由考生自备,但全市统一配发考生专用透明文具袋,便于考生进场安检,考场配备备用文具。


能带 

      1、矿泉水,瓶子要完全透明,如果有外标签,要将其撕掉;

      2、透明文件袋,可以将身份证、准考证、文具装起来,以防丢失;

      3、素色毛巾,以防天气太热流汗影响考试;

      4、雨具,但放在考场外面就好了。

      注:如果要带矿泉水,记得放在椅子或者地板上,不要放在桌子上,以防弄湿试卷、答题卡等;垫板、草稿纸由考场发放,但不准带出考场。


 不能带 

      涂改液、修正带、手表、无线通讯工具、电子储存设备、金属物品及穿戴含有金属饰品的衣物、信息传输设备、不透明文具盒(袋、盒)、软包装饮料、易拉罐饮料、有颜色的饮料、钥匙、硬币、零食、书籍资料。

      ps:手表是考生争议最大的:之前有些地区是允许佩戴手表的,但是,现在很多考场已经明确要求考场内设置时钟,为考生提供时间参考,手表则开始被禁止佩戴。

      天津在今年仍可佩戴:但是在考试时要放在考桌左上角。



高考考场无意违规后果严重?

      普通高考的考场纪律是一种刚性约束,也就是说凡参加者必须遵守,没有特殊和例外;凡违规者必受查处,没有商量和妥协。

      依规惩处违规考生无可争议,但同有意违规、作弊等明知故犯的情况比较起来,本来可以避免的考生无意违规而被处罚,实在让人惋惜。

      小编将无意违规的现象略加梳理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,希望各位考生注意。



      1、无意中携带手机进入考场

      分析:

      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规定:“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行为,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。”毋庸置疑手机具有发送接收信息的功能,但个别考生对“携带”二字不敏感,认为虽然带了手机,但关机或静音就没有问题,无意之中违反了规则。

      对策:

      顾名思义,携带就是随身带着,既然“携带”就将被认定为考试作弊,那就干脆不带手机参加考试;如果带了就在进入考点前交家长或带队老师保管;如果带进考场,就在开考前主动关机并放在指定位置。


      2、无意中携带电子手表进入考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 分析:

      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规定:“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,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。”普通高考《考场规则》中明确规定:“除2B铅笔、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、直尺、圆规、三角板、无封套橡皮、透明文具袋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考试用品外,其他任何物品不得带入考场。”

      《考生诚信承诺书》《致考生的一封公开信》中进一步明确:“严禁携带手表等计时工具进入考场。”有考生平时有戴手表(或其他计时工具)看时间的习惯,感觉戴手表参加高考不是问题;

      有考生担心没有计时工具无法合理分配答题时间,难以掌握答题进程,必须有个“时间观念”,习惯性地将手表带入考场,无意之中违反了规则。

      对策:

      首先明确电子手表属于严禁携带的物品;其次明确考场内有标准时钟提供时间参考;最后明确严禁携带的不仅是手表,还包括其他计时工具。都明确后,就别带了。


      3、开考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 分析:

      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规定:“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行为,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。”这是一个习惯养成问题。

      平时测验时,接到试卷后就答题或考试结束时再添上两笔并不觉得有过,另外,平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做题和涂卡节奏等问题,也极易造成“抢跑”和“抢涂”等违规情况的发生。

      对策:

      考试中分秒必争固然重要,但比起“抢跑”或超时“抢涂”违规来说代价太大,必须谨慎。一要听清指令再行动,在考试期间,除考试起止等限制性要求外,还有“距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,请检查答案是否填涂在答题卡上”等多项重要提示,这些指令和提示清晰、简洁,从令如流就不会有差池。

      切记,在考试起止的关键时刻,考生一定要统一行动、令行禁止。二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,合理分配答题时间、掌控填涂进程,从容应答就不会有闪失。


      4、无意中带走草稿纸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 分析:

      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规定:“将试卷、答卷(含答题卡、答题纸等)、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,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。”不允许考生将试卷、答卷带出考场是基本常识,规则上肯定不允许、情理上也能接受,但个别考生认为用草稿纸记个答案带回家估分应该不是问题,造成违规。

      对策:

      完璧归赵,考试开始时下发什么,考试结束后就交回什么。


      5、互相传递考试物品

      分析:

      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规定:“传、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、答卷、草稿纸的行为,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。”交换试卷、答卷、草稿纸实在归不到无意违规的范畴,不谈也罢。但确有考生认为传、接橡皮等考试用品是出于好心,帮助同学应该没什么问题。

      对策:

      考生遇特殊情况需借用考试用品或需要帮助时,应及时向监考老师而非向周边考生寻求帮助,否则既影响其他考生正常答题,又可能造成其他考生违规。对“其他考生”而言,考试期间的第一要务是全神贯注思考、答题,而非显示友好态度、展示丰富同情心。


6、无意中坐错位置

      分析:

      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规定:“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行为,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。”坐错位置?听说过,没见过。

      高考考生全员对号入座,在其他考生的位置上参加考试实属小概率事件:一是在本考场内坐错位置,该座位考生恰好缺考;二是误入其他考场,恰好该考场同座位号考生缺考;三是两考场同座位号考生互相错入对方考场。

      对策:

      对号入座,考点内有考场示意图、考场有编号、场内有座位号,仔细看看,再嘱咐就啰嗦了。


      7、综上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 高考考场内无意违规的形式大概有两种:一是携带物品不合规,二是场内行为不恰当。

      原因大概有两个:一是主观上“没打算”,自我感觉不是问题,想当然而为之,造成违规;二是意识上“不自觉”,浑然不知所“错”。

      总的建议大概有两条:一是在临考前用上一小会儿时间看一看考场规则、读一读考试要求,做到心中有数;二是考试时保持清醒头脑,听清指令和提示,做到行为有序。

      总之,对无意(无意识)违规,核心要义就是要突出一个“防”字,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谨防无意违规,确保考出理想的成绩。


高考作弊会有什么后果呢?
提醒大家,高考场上作弊,你很可能被判刑。




牢记这8个时间点,
不慌不乱,从容应考。